职工之家

2015年我院最美医生

来源: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7-09-08    点击数: 6298

2015年度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最美医生丁宝纯
丁宝纯,主任医师。1991年辽宁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工作至今。现任我院麻醉科主任。
他为人谦恭低调,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待病人满腔热忱;面对高负荷的工作他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畏高风险麻醉技术的挑战,一直奋战在临床的第一线。他时刻遵行麻醉质量高于一切,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行医理念,每天第一个来到麻醉科,又是最后一个离开工作岗位,时刻关心、关注着每一台手术麻醉病人,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最优越的条件。他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新技术、新业务,由他主持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多达10余项,多次获得医院二、三等奖项。他继2011年获得中华医学会驼人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奖二等奖之后,于2014年又获得此项奖项的一等奖,同年12月,又获得葫芦岛市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麻醉科做为我院重点科室,其麻醉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他率先在全院开展绩效工作,制定了《麻醉科绩效分配方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职工积极性,为我院广泛开展绩效工作奠定了基础。他发明的《双层套囊气管导管》这一专利项目,为行气管插管术患者构建了更加坚固的生命保障体系,造福了广大患者。
他紧守对麻醉医学的忠贞热情,20多年临床工作,20多年潜心钻研,他始终选择与患者齐肩并行,在手术台上挥洒青春,他在刀尖上舞动奇迹,他就是我们的最美医生。
 
2015年度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劳最美医生施克新
施克新, 主任医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4年毕业于锦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现任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市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2年着手组建了我院内分泌科,填补了当时葫芦岛市空白,并率先开展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系统化、规范化诊断及治疗,并协助成立放射免疫实验室。
从医30余年来,她一直致力于糖尿病等内分泌代谢性常见疾病的教育宣传工作,在她的真抓实干中内分泌科医疗设施日臻完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了辐射全市的专业权威科室,并带动了县、区级医院内分泌专业的发展和规范化治疗,极大地促进了葫芦岛地区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
在完成繁忙临床工作的同时,她更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专科技术水平的进步,利用业余时间搞科研、写论文,多年来共完成科研课题十五项,获得省、市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20余项,并撰写论文20余篇。在科室的管理中,她注重对年轻医生的培养和塑造,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她以自己良好的医德,影响着她身边的同事,也使她人所带领的科室走上了蓬勃发展的大道。
她是专业技术领域的领跑者,一流科室的缔造者,更是高尚医德的守护者,是我市德技双馨的医学领军人物。
 
2015年度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最美医生桑雅荣
桑雅荣,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国务院特贴专家。现任辽宁省放射学会委员;辽宁省影像学会理事;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常务委员;葫芦岛市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市医学影像研究所所长。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人格魅力及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广泛赞誉。从医34年,他一直工作在一线,爱岗敬业,廉洁行医,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精益求精,非典时期她亲自为患者照相诊断,树立了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2007年获辽宁省卫生厅诚信服务杯优质服务先进个人;2008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从事放射诊断工作以来,多次到国内外医院进修学习,在CT、MRI诊断上有较高造诣,主持研究多项科研成果,获葫芦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获葫芦岛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作为副主编出版著作《诊断药物手册》,在近三年院科研成果评比中三次均获第1名,有20余篇论文在国际、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经过多年努力,她所带领的放射科已发展成为辽西第一个数字化科室,成为了辽宁省质量控制认可单位和辽宁省影像认证单位。
桑雅荣始终以科学的管理信服人,以崇高的医德塑造自己,以精湛的医术吸引患者,以丰富的阅历充实人生,在服务患者的道路上竭尽所有,与人康乐,永不言悔!
 
2015年度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最美医生王坤
王坤,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现为我院神经外科一名副主任医师。从事医疗工作20年,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工作中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得到了众多患者的赞誉。他始终把“医者仁心、精益求精”作为职业准则,努力并坚持着。
他将“爱心于社会、献身于医疗、服务于患者”的信念融入工作的一点一滴。他捐资助学,热心公益,坚持捐资助学应届贫困大学生17年,被他资助过的学生有37名已走上工作岗位,2人在国外任职,在他的影响下,部分受益学生已将爱心之举延续。1997年以来一直坚持义务献血(AB RH-),倡议成立附近城市“熊猫血”义务服务群,无偿无记名为患者输血数次。
援外救助,历经考验。2014年做为我院选派的援也医疗队队员赴也门共和国开展医疗救助工作,援也期间,在极其艰苦条件下,他充分发挥语言优势,与当地医护人员精诚合作,授课、医疗、救护为当地患者服务,以实际行动致力践行了“白求恩似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传递着国医正能量。
在援也培训期间,主编的“中、英、阿拉伯语言培训软件”,彻底更改了我省50年的阿文培训方式,填补了我省及国家援外阿语培训空白。组织编写的“辽宁援外医疗队队歌”,已由沈阳音乐学院收录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