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连山院区消化内二科夜班收治了一名19岁少年。该患者于一个月内连续两次服用大剂量扑热息痛片,出现了恶心呕吐,面部及上肢麻木等症状。急诊化验肝功能中谷丙转氨酶10024U/l,谷草转氨酶5503U/l,总胆红素76.8umol/l。依据化验结果,男孩很可能出现了急性肝衰竭。消化内二科主任王育蓉向患者母亲详细告知患者病情,并建议应争分夺秒行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入院后,患者情绪极不稳定,不能够配合治疗,医生暂时给予药物保肝降酶治疗。晚18时,患者化验结果回报,明确了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患者死亡风险极高。眼看着少年面临生命危险,母亲终于同意行人工肝治疗。在医护人员耐心开导下,少年愿意配合治疗。医生邹凌云联系急诊彩超、输血科为患者开启绿色通道。输血科备用血浆不够,总值班立即派人到血站取血浆。30分钟后,王育蓉主任及任惠营护士长带领护士侯雪和正在休产假的护士王晶,以及血液净化小组护士姜红到达科室,给予患者进行急诊彩超、中心静脉置管、机器预冲等操作。23点15分,患者正式上机行血浆置换序贯血浆灌流,整个治疗过程顺利,次日凌晨3点30分患者下机,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3452u/l,谷草转氨酶1309u/l,总胆红素59.7umol/l,患者恶心、呕吐、面部麻木等症状全部消失。

后续患者再次行人工肝治疗二次。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多次与患者谈心,使少年重拾了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患者第三次人工肝治疗48小时后,10月13日谷丙转氨酶516u/l,谷草转氨酶44u/l,总胆红素9.9umol/l ,凝血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患者痊愈出院。多科室联合的力量成功抢救了这位急性肝衰竭少年。其中,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作为相关重症疾病的利器,抢救中最为“劳苦功高”。它能显著降低相关重症疾病病死率及并发症,是连山消化内二科的特色医疗项目之一。科室人工肝医护团队分别在北京佑安医院人工肝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重症(GICU)、中国医科大学血液净化中心等进修培训,实战经验丰富。消化内二科自开展人工肝血液净化以来,为急性中毒、肝衰竭、高黄疸、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等患者提供了先进的救治手段,使我院在消化内科重症疾病的治疗方面更添新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