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警惕血栓背后的肿瘤

来源:内外科门诊   发布时间:2013-05-31    点击数: 11832

    1965年,Trousseau首次描述了肿瘤和血栓栓塞的关系。10%~30%的恶性肿瘤患者可以发展血栓栓塞疾病。在肿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中,血栓栓塞及相关并发症仅次于肿瘤本身为第二位。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 DVT)、肺栓塞(PE)、DIC等。大部分为静脉血栓栓塞(VTE)——见于实体瘤。DIC——见于血液系统肿瘤(M3)或广泛转移的肿瘤。多数恶性肿瘤都存在一种代偿DIC状态:即:虽无血栓形成但有凝血指标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流行病学】:
    VTE的年发病率117/10万。其中:DVT 为 48/10万,PE 为69%。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增加。男性高发年龄:45~70岁。女性为生育年龄。
    恶性肿瘤中,有5~60%的有VTE症状。肿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危险比正常人多4~6倍。血栓栓塞和隐匿恶性肿瘤:特发性VTE发生恶性肿瘤的比继发性的VTE要高。故:特发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可能有隐匿性的恶性肿瘤。不同类别的肿瘤的血栓栓塞发生:男性VTE:胰腺癌、肺癌、脑的恶性肿瘤,女性:卵巢癌。、胰腺癌、结直肠癌。
【肿瘤患者血栓的发病机制】:
    肿瘤细胞和肌体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相互作用。也与病人的体质、治疗等有关。
一、肿瘤所致的血液高凝状态:
肿瘤细胞合成释放的促凝血因子: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
                              癌促凝物质(Cancer  Procoagulant  CP)
                              肿瘤粘蛋白
                              V因子受体等。
二、肿瘤细胞所致纤溶活性受损:
肿瘤细胞可以表达所有纤溶系统相关的所有蛋白。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尿激酶行纤溶酶原激活物(u-PA)
                                                PAI-1 是纤溶激活物的主要抑制物,在肿瘤细胞高表达,抑制纤溶,促进凝血。
三、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血小板、单核-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
1、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肿瘤细胞表达的黏附因子使其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
      肿瘤细胞诱生的IL-1β、TNF –α能上调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加强着作用。
      黏附于血管的肿瘤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俘获血小板、和单核细胞的途径激活局部的凝血过程。
2、肿瘤细胞和血小板的相互作用:引起血小板聚集、活化的机制:
      合成、释放胞浆囊泡,它富含唾液酸,能直接引起血小板聚集。
      通过黏附分子和血小板黏附,引起血小板活化。
      释放细胞炎性因子,引起血小板活化。
      通过花生四烯酸途径引起血小板活化。
3、肿瘤与单核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
     肿瘤患者,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增多,可能与肌体对肿瘤抗眼和肿瘤释放物的免疫反应有关,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表达TF,,参与整个凝血过程的级联反应,形成交联纤维蛋白单体,并黏附与肿瘤组织。
四、肿瘤患者机体抗凝系统异常:
抗凝活性降低: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TM水平、下降。原因:肝脏合成的抗凝物质减少,消耗增加。如肿瘤肝脏转移导致肝脏功能损害时,则加重血栓形成的危险。
五、血管壁的损伤:下列因素有关:
1、 肿瘤直接侵犯血管壁,或压迫血管造成损害。
2、 慢性缺氧损害血管内皮细胞。
3、 肿瘤细胞黏附血管,释放细胞因子,损伤内皮细胞。
4、 放疗、化疗、介入治疗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血管内壁的损伤导致了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和血栓的形成。
六、血流减慢:
肿瘤患者活动减少,局部肿块压迫,血流减慢。
血液系统肿瘤如:M3、CML等由于血细胞增多,血流减慢。
血液淤滞可以激活局部凝血过程,同时生成的凝血酶不能及时清除,造成凝血的级联反映扩大。
【肿瘤治疗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1、 化疗与癌症血栓:
(1)肿瘤细胞死亡后可以释放促凝物质和炎性细胞因子。
(2) 化疗药物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启动内皮促凝机制。
(3) 化疗药物可降低抗凝物质如蛋白C、蛋白S、,并增加PAI-1水平。
2、手术治疗与放疗:肿瘤患者术后发生DVT和PE的危险性较非肿瘤术后的明显升高 ,与术后血管内皮下的TF暴露,促凝细胞因子释放及术后病人活动少,血流淤滞有关。另放疗可以导致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栓塞的病人,可能为放疗直接损伤血管和肿瘤细胞促凝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
3、中心静脉置管: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升高,为导管对血管内皮的直接损伤和导管导致的局部血流状态改变有关。
其他:ABO血型可能是危险因素。另外,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及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也是血栓形成的原因。
    总之,恶性肿瘤通过多种机制破坏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平衡。导致易栓状态。对肿瘤的生长、转移、起促进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血栓的形成。
    所以,对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肿瘤方面的迹象,以便于早期发现和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