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

医院儿科为什么不选择直肠给药治疗疾病呢?

来源:儿科   发布时间:2017-07-03    点击数: 6543

给孩子输液在儿科来说是困难的,穿刺的失败成为儿科医患冲突的重要原因。现在有很多诊所都选择直肠给药,使孩子免于疼痛,操作比较简单,收费又不低,还大大降低了护士操作的难度。这么好的处置方法,我们医院的儿科却为什么迟迟不采用呢?
1、网上很多关于直肠给药的信息,指出了直肠给药的诸多优点,操作简单、无痛苦、避开了肝脏的首过消除更利于药物的吸收、无不良反应等等,并强调尤其适用儿科应用。还有详细的教学视频,配药简直是“大杂烩”,有感冒药、抗生素、激素等完全没有禁忌。那么这样做可以吗?
2、我的观点是直肠给药是可以的,但不是什么病都可以直肠给药,直肠给药还是以局部治疗为主。也不是所有药物都可以直肠给药,应该选择特殊的制剂。
(1)、直肠给药是可行的
《生理学》中,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粪便中的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是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的场所,由于其吸收能力很强,临床也采用直肠灌药的方式作为给药途径。
《药理学》中,药物吸入的第三个途径是局部给药提到“有时也直肠给药以产生局部抗炎作用,但大部分直肠给药是为了产生吸收作用。《生理学》、《药理学》都给直肠给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 2)、但在儿科尚未提倡广泛使用。
第八版《儿科学》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三)给药方法写道:根据年龄、疾病及病情选择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和用药次数,以保证药效和尽量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影响。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注射法比口服法奏效快,但对小儿刺激大;外用药以软膏为多;其他方法中雾化吸入常用,灌肠法小儿采用不多,可用缓释栓剂。
2013年12月卫计委公布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的基本内容之一,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这种政策性的指导文件中也没提到直肠给药。
其实我们在临床上也应用直肠给药治疗疾病。仅用于局部治疗或特殊情况下使用。更不会如此混乱的用药。因为有些问题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回答。
为什么直肠给药还不是常规给药途径?
(1)、直肠感觉神经特别丰富,直肠给药,药液进入直肠,会产生一定刺激性,引起排便感觉,每次注入的药物能否存留是个问题,所以吸收是不规则、不完全的。
(2)、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大肠内细菌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内环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抗生素使用不当可以导致肠道菌群的紊乱导致腹泻,那么直接将抗生素注入肠道后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势必就更直接。孩子的肠道菌群大约到2岁左右才接近成人水平,这样直接注入药物对孩子肠道菌群的形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还没有科学的论证。
(3)、 直肠有其固有的生理环境,长期或多次直肠给药,会不会导致直肠黏膜、直肠的酸碱度、直肠壁的分泌吸收等生理环境和功能的改变,这些我们还不知道。
历史的教训:曾经“四环素、土霉素”的广泛使用给60、70年代这两代人留下终生难忘的遗憾----四环素牙!
在青霉素广泛肌注的时代,为减轻疼痛,一些地区在肌肉青霉素时添加苯甲醇,有些孩子反复肌注该药、过多的使用苯甲醇引起臀肌挛缩症,导致步态异常。这些都是医学史上血和泪的教训。
这种混乱的直肠给药是否能经的住时间的检验还不知道,所以家长选择应该慎重。直肠给药是可行的,但应有一定的适应症,注入的药物应是特殊剂型,不可以混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