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来源:疾病控制科   发布时间:2020-04-20    点击数: 2789

六十多年来,针对不同时期的突出卫生问题,爱国卫生运动先后开展了“除四害”“两管五改”“五讲四美”,以及卫生城镇创建、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等一系列工作。它的工作重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不断变化的。就当下而言,号召全民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是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贡献每一个人的力量。“讲卫生”与“爱国”的关系,也在这个变化中展现。人人动手,摒弃陋习、守望相助,才能预防并消灭疾病,以健康的身心来建设美好家园,由小家凝聚起大家的力量,进而实现国家的强大。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许多认知和行为习惯。特别是疫情期间,全国发生了多起因聚餐导致的聚集性感染,更是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正因此,使用公筷公勺,这对防止病从口入、共建餐桌文明有着重要意义。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在餐桌上使用公筷公勺会给人一种生分感,甚至有一种互相嫌脏的感觉,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隔阂,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即使有人想使用公筷公勺也不好意思提出。但是,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的健康,我们就应该摒弃这种面子心理,大胆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餐桌上主动向他人说明使用公筷公勺的重要性。使用公筷公勺,是阻断餐桌上疾病传染路径的重要措施。但是有些人感觉吃口菜还要用公筷夹到自己面前的盘子里,再用自己的筷子夹到自己的嘴里,实在太麻烦。可能一次两次使用公筷公勺还可以接受,时间一长,就会因嫌麻烦而放弃使用。这就要求人们,既然认识到公筷公勺的好处,就不能嫌麻烦,坚持使用才会慢慢养成习惯。实际上,自非典发生以来,有不少饭店都在餐桌上配有公筷公勺,但是很多人仍然不使用,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出于不在乎的心理,认为大家基本都很健康,不会那么容易传染上病,面对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和别人善意的提醒,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但病毒、细菌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有没有传染的风险谁也不能判断,真正发病时就悔之晚矣。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起因聚餐导致多人感染的事件就是有力证明。因此,在餐桌上要彻底摒弃这种不在乎的心理,积极响应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 使用公筷公勺,不仅事关人们的身体健康,更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素质高低。因此,我们每一个人要本着对自己对他人健康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共建餐桌文明。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人类活动范围的广度、宽度和深度空前扩大,同时未知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在卫生健康领域,有研究表明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近些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都与野生动物密切相关,而滥食野生动物是人感染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尽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尚未确定,但源于野生动物的致病风险始终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确凿无疑的。在实践中,对一些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人工繁育、人工饲养,原本目的是为了挽救珍贵、濒危物种,其中一些却进饭馆上餐桌成为“野味”。有的地方名为海鲜市场实际上已成为野生动物市场,还有的铤而走险从境外大批走私野生动物。这些乱象不仅危害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安全,而且存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听之任之后患无穷,确实已经到了不能置之不理的时候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关键阶段,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月24日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表达了要求禁止滥食野生动物的强烈呼声。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是时代潮流、民心所向、当务之急。及时出台《决定》,依法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有利于实现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推动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永续发展;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建设,打造安全和谐友好的人居环境;有利于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树立我负责任大国的文明形象。有人说吃“野味”是个人爱好和权利,不影响他人,不应当干涉。从公共卫生防控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观点。由于滥食野生动物,食用的人、接触的人都有可能成为疫情的“零号病人”,对身边的人、社会公众都会带来潜在的致病风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禁住的是个人口欲,维护的是“舌尖上的安全”,保障的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根本性整体性利益。

如今的我们,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可能没有在意一碗汤的倾倒、一粒米的掉落……然而,一滴水,一甘霖,滋润一方天地;一粒米,一箪食,养育一方百姓……当我们低头看向盘中餐的时候,可否想想辛苦劳作为我们提供食物的人,想想那些依然在为生计而奔波的人,这样,你还可以毫不在意地倒掉碗里的饭菜吗?“光盘行动”是2013年1月16日由北京一个名为“IN_33”的团体发起的公益活动。活动得到许多网民的支持以及演艺界人士、餐饮企业的参与。“光盘行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根据可靠数据:每年消费者仅餐饮方面浪费蛋白质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的口粮。全球平均每年因饥饿死亡的人数达1000万,每6秒钟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如果我们每天的食物减少浪费5%,就可救活超过400万的饥民!当你在挑剔甚至倒掉饭菜的时候,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忍受着饥饿的痛苦。小小的餐桌上,它承载的不仅是人类的生生不息,更传承着一种餐桌文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光盘行动”唤起了人们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责任,弘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培养了新的生活观、消费观,值得大力提倡和践行。

从小我们就被家长、学校培养各种卫生习惯,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行为习惯,类似“饭前便后要洗手”“感冒了别对着人打喷嚏”反而被有些人抛之脑后,直到今年春天这场疫情的出现,再次被提出。

“四勤”,是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打扫卫生。手经常拿这摸那,很容易被弄脏。如果用脏手抠鼻子、揉眼睛、摸嘴巴,就会把病菌带进体内,引起疾病。所以一定要勤洗手。接触了脏东西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零食前后也要洗手。洗手时,要用清洁的流水洗,例如在自来水龙头下洗或用瓢舀水冲。如果在盆里洗手,应当一人一盆水,并且要打肥皂,手指缝、手腕都洗到,每次洗30秒以上。擦手用的毛巾必须干净。皮肤是维护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勤洗澡,能及时清除毛发中、皮肤表面、毛孔中的灰尘、细菌,防止生疮、长癣、长疥子。留长指甲不仅不文明,劳动时不方便,而且指甲里容易藏有灰尘、病菌、病毒、寄生虫,应当勤剪指甲。环境卫生不好,容易传播疾病。要勤打扫卫生,保持室内外清洁。
   “两不”,是不与别人共用毛巾,不乱扔垃圾。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容易传播红眼病沙眼等疾病,还可以传播痢疾、肝炎等疾病。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不仅不卫生,容易传播许多疾病,还不文明。  

“五好”,是心态调整好、生活安排好、饮食调节好、衣服穿得好、健康关注好。心态调整好,就是要保持心情愉快。这样,不仅人感到舒服,还会增强抵抗疾病的免疫力。生活安排好,就是要做到生活有规律。饮食调节好,就是要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尽可能每天都吃一点蔬菜、瓜果和豆制品。衣服穿得好,就是要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积极预防感冒。健康关注好,就是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如果感觉到不舒服,要及时请医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