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日间病房简介

连山消化内一科成立于2014年7月,本科室由王伟主任带领医护团队,逐渐将科室发展极具规模,步入正轨,承担我院急重症患者的诊疗工作,科室成立之初,便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检查以及内镜下治疗,目前已开展消化内镜下息肉电切、EMR治疗,消化道平滑肌瘤/间质瘤内镜下剥离(ESD)治疗,急诊消化道内镜下止血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硬化和或组织胶栓塞术等,擅长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我科室具备特色医疗,随诊消化内镜检查的普及以及被患者的接受,在无痛内镜检查上科室增加了许多无痛内镜下诊疗项目,因消化内镜下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远期并发症少等优点,故开展内镜下诊疗操作成为首要任务,2017年年中开始,在王伟主任精心筹备下,顺利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多项内镜下操作填补了我市以及我院的技术空白,包括如下:

1.消化内镜下息肉电切、EMR治疗;

2.消化道平滑肌瘤/间质瘤/早期癌内镜下剥离治疗(ESD);其优势为微创,最大优势在于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优点。ESD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适应于①直径大于2cm的息肉、癌前病变;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③局限于黏膜层的分化型癌,尤其是未侵犯粘膜肌层的分化型癌;④侵犯粘膜下层浅层的分化型癌;⑤粘膜内且<1cm的未分化胃癌;⑥粘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等,超声内镜检查确定来源于粘膜肌层和粘膜下层甚至固有肌层的病变。我科于2017年7月,第一次筹备内镜下ESD治疗,当日共5位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其中更是为一位80岁高龄老妇施行了直肠早期癌ESD术,避免了腹部外科手术。此后又施行了20例食道、胃部的ESD术,患者均恢复良好。

3.急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治疗,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和或组织胶栓塞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精准胃食管静脉曲张断流术(ESVD);以及消化性溃疡的粘膜下注射止血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十分危急,内科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再者为内镜下止血治疗,及时的内镜下止血治疗能够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间窗,而且急性出血时内镜下止血治疗的难度也同样增加,但每每王主任在重压下,一次又一次地成功止血,另患者渡过“难关”。

2017年10月1日11时10分,病房传来急促脚步,接着说,“大夫,周丽吐血了,里面还有血块呢!”值班医师立即奔向抢救室,周丽是患者有乙肝 肝硬化的“老患者”了,住院期间突发大出血,床边观察,患者已呕血500ml,立即检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血压明显下降,休克状态,紧急联系输血科备血、输血,纠正休克、扩容治疗,但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患者呕血量达到近2000ml,血压纠正困难,心率升高,同时又排暗红色血便约500ml,医护紧张抢救的同时,请示主任医师,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下,崔淼主治医师立即给予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操作十分顺利,在观察24小时后患者出血停止,为患者日后争夺的“生机”,建议生命体征稳定后立即行内镜下治疗,但患者以及家属对该项治疗仍存在疑虑,在充分交待病情以及内镜下治疗的优缺点后,患者及家属同意,于10月3日,王伟主任顺利为患者施行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多次复查,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较前好转。

2018年4月初,科室收治了一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通过询问病史后,患者为服用导泻药后开始出现的呕吐及呕血,初步考虑患者为“贲门黏膜撕裂症”,患者入院后频繁出现恶心、呕血,每次呕血均含有血块,每次出血量均在100-300ml,在倾囊应用止血药物后仍出血不止,出血量越来越多,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血压持续下降,科主任当机立断行急诊胃镜检查,但可曾想,胃镜检查符合临床初步诊断,但撕裂程度相当严重,食管贲门下段可见两处食管撕裂形成的溃疡,其中一处溃疡表面形成巨大血泡,在明确诊断后,主任凭着熟练的内镜技术,给予止血夹夹闭止血,患者返回病房,在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患者恢复相当好,顺利出院。

4.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POEM手术即 “经口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手术是2009年由日本专家发明2010年引入我国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病人无需开胸手术,全部手术过程均在无痛状态下通过胃镜进行操作,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第二天即可进食,POEM微创手术的开展,不仅大大克服了传统治疗的疗效不确定性,而且恢复快、疗效可靠,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越性。在这里,需要也别提起的是我科室在教授的帮助下,于2018年3月15日顺利完成了我市第一例POEM术,适用于贲门失弛症,贲门失弛缓症为上消化道非常见疾病,一位83岁患者入院第二天的主任查房中,王伟主任即指出,该患者为贲门失弛症的高可能性,在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以及胃镜检查后与王伟主任的查房意见高度吻合,患者虽然高龄,但也是一位对生活有期望的老太,在确定诊断以及向患者家属交代该疾病的治疗方式方法、以及请陆军总医院将专家会诊后,取得家属以及患者同意后遂决定为患者施行POEM术,但患者营养不良状态、低血压、胸腔积液、肺炎的基础上,为无痛内镜下操作带来了诸多挑战,术后有出现呼吸衰竭的几率,有可能需要转入ICU,但在麻醉科以及腔镜室同仁的帮助下,凭着专家的精湛内镜技能,患者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第五天便能 顺利进食,为这位老太解决了“进食难”的问题。

5.消化道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6.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上消化道异物 80%~85% 发生于儿童,以鱼刺、硬币、电池、磁铁和玩具多见,6 月至 6 岁为高发年龄段,多数异物滞留于食管,以食管入口处多见,其次为胃和十二指肠。异物导致的出血、梗阻、穿孔等并发症常发生于消化道狭窄和折返弯曲处。食管异物所致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与滞留时间成正相关。此外,不同异物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严重程度各异,腐蚀性异物易使食管液化坏死、磁性异物可致消化道瘘管形成、尖锐异物穿孔发生率达 15%~35%。2017年,科室成功为一位中老年男患顺利取出误吞的贝壳。

6.ERCP相关操作,包括EST、ENBD、ERBD,随着胆囊结石的患者增多,胆总管结石患者也呈升高趋势,胆总管结石极容易造成胆管的嵌顿造成化脓、感染甚至休克,即俗称的AOSC,但开展ERCP相关操作为便是的棘手的病症变得“可控”,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由于不用开刀、创伤小,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它作为一种微创治疗与十二指肠内镜结合介入治疗技术在胰腺和胆道疾病诊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其主要适用于:

⑴胆管结石:行十二指肠内镜下取出胆管结石后,可取代传统的剖腹胆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不开腹,创伤小,可防止结石复发。

⑵胆囊切除后胆管残余结石:内镜下可取出结石,避免再次手术的痛苦。

⑶急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早期1-3天内镜下行鼻胆管引流,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⑷化脓性胆管炎:死亡率高,传统手术风险大,及时行内镜下胆道引流术减压,可迅速稳定病人病情,为手术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⑸十二指肠乳头癌:早期诊断困难,ERCP一目了然,可活检。

⑹慢性胰腺炎及胰管结石。

⑺胆管癌或胰头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行支架治疗解决黄疸,延缓肝功能衰竭,大大延长生存期。

2017年中开始,又在充分的准备下,先后完成10余例ERCP取石以及鼻胆管引流术,及时解决了胆总管结石嵌顿造成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今年3月份科室收治了一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造成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又同时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可见大肠埃希菌,于入院第4天行ENBD,减轻炎症,提高治愈率,患者第二次住院行ERCP取石术,术后3日即转入普外科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成功与普外科实现了双镜联合治疗胆石症。

我科室已逐步完善并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在基础设施、医疗技术队伍、医疗服务水平、医疗质量、教学与科研等全方位发展,同时具备较高专科建设水平的临床科室,为我院消化系疾病发展重点科室,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尽力向省内以及国内的内镜水平相接轨,与此同时,也为科室医师提供了学习、提升的机会,又为本地的患者解决了切实需要。成为新医疗技术推广与应用的重点科室,促进年轻医生的成长与发展,协同友好科室共同前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