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表现及治疗

来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发布时间:2017-12-11    点击数: 1268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多见于早产儿,生后数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和呼吸衰竭。病理上出现肺透明膜,又称肺透明膜病。
临床表现:  
主要见于早产儿,生后不久出现呼吸急促,60次/分以上,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至生后6小时症状已十分明显。继而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青紫、呼吸衰竭。血气俄方纳西PaCO2升高,PaO2下降,BE负值增加,生后24-48小时病情最重,病死率较高,能生存3天以上者肺成熟度增加,可逐渐恢复,但不少患儿并发肺部感染或动脉导管未闭(PDA),使病情再度加重。轻型病例可仅有呼吸困难,呻吟,而青紫不明显,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治疗后可恢复。
 治疗要点:  
1.复苏 分娩室内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正确复苏可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2.肺扩张   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生后即以鼻塞CPAP通气,或经气管插管提供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
3.保温   维持腹部温度36.5℃,胎龄小者,应保持36.9℃。
4.监测   血压、血气、血糖、电解质及血钙等。
5.限制入液量
6.提供足够热量   早期给予静脉营养
7.减少刺激   避免血氧下降,减少氧耗。
8.维持正常血压 如无低血容量表现,可给予多巴胺5ug/(kg.min);由低血容量导致的低血压,可谨慎输入生理盐水10-20ml/kg。
9.氧疗及机械通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