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骨折术后早期介入康复的必要性

来源:康复医学科   发布时间:2018-07-06    点击数: 10973

骨折术后患者大多出现关节紧(关节粘连)、刀口紧绷(疤痕粘连)、静脉血栓、没有劲(肌力减退)、不会走路(功能丧失)等症状,如果康复治疗能早期介入,是完全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的。那么是不是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就可以了呢?其实不是。真正的损伤康复治疗应该在损伤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所以现代医学有“30%靠手术,70%靠康复”的说法。

早期康复的作用:

    ⑴促进肿胀消退:损伤后因各种原因极易导致局部肿胀。在骨折复位、固定的基础上,早期指导病人进行肌肉相关训练(比如膝关节损伤早期介入训练踝泵、气压治疗等),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

     ⑵减轻肌肉萎缩:骨折后长时间卧床,必然引起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和肌力下降。肌肉收缩训练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肉营养,促进肌肉的生理功能,预防废用性肌萎缩。

    ⑶防止关节挛缩:适当的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滑液分泌,从而防止废用性关节挛缩。

⑷促进骨折愈合:康复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生血管的成长,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保持骨折端的良好接触,产生轴向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

早期康复的治疗方法

①伤肢未被固定的关节,应做各方向、全关节活动范围的主动运动训练,必要时可给予辅助。上肢应特别注意肩关节外展、外旋,掌指关节屈曲和拇指外展的训练;下肢应注意踝关节背屈训练,防止跟腱挛缩。

②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有节奏、缓慢的肌肉等长训练(例如下肢下肢训练踝泵,上肢训练静力收缩),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并可使两骨折端保持良好的接触,有利于骨折愈合。

③对累及关节面的骨折,为减轻关节功能障碍的程度,在伤后 2~3周,尽可能每天短时间取下固定支具,对受损关节进行不负重的主 动活动训练,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对有坚固内固定的术后患者,可 在生命体征稳定之后, 应用 CPM 装置, 进行一定范围的关节持续被动 活动训练。

    ④指导卧床病人做肢体活动,以维持健侧肢体和躯干的正常活动。鼓励病人早期离床活动,以改善全身状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⑤应用物理治疗, 可以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血肿及渗出 液的吸收、减少瘢痕粘连、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等作用。常用的 方法有:光疗法;直流电钙、磷离子导入法;超短波疗法;低频率磁 场疗法;超声波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