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

高血压患者看这里

来源:心血管内一科   发布时间:2019-05-17    点击数: 12577

目前我国大约2.7亿高血压患者,作为心脑血管病头号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的危害,它可以带来心、脑、眼、肾、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常见的疾病如脑梗死、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都和高血压密切相关;对于高血压生活方式的控制,有些知识点大家也是耳熟能详,比如减少盐、油的摄入,适当有氧运动,但是大多数人对高血压的治疗更多的不愿意承认这种慢性病危害的长期存在、不能接受对健康方式的被迫遵循,不敢面对这种疾病带来的众多并发症,面对高血压存在的事实,周围人群中很常见,所导致的危害通常又不是即时出现,所以,大多数人心态的变化是初期的忽视,中期的重视,末期的恐惧,数年内没有良好的心态客观的认识高血压,也加重了心理上的负担,这种负担潜移默化,也加重血压的波动和升高血压,给广大高血压患者带来了困扰、风险和经济上的损失。

在高血压日来临之际,我和大家科普一下高血压的一些客观知识,希望给大家带去一点乐观的态度。

 对于高血压病因来说,传统肾病、肾动脉、肾上腺等疾病较为常见,但随着社会发展,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生活节奏过快也造成血压的不稳,尤其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当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充足的睡眠、不健康的饮食、熬夜、贪玩等因素聚集在一起往往使人的交感神经泵的很紧,大家习惯了这种生活状态,但身体却不能长期适应,失去代偿能力后会引发头痛、失眠、焦虑、压抑,这些都会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短暂休息可以缓解身体上的疲劳,但心理上没得到真正的放松,所以,面对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这部分高血压人群,建议能够有固定的情绪出口,定期调节自己的状态,看心理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客观评估自己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工作繁忙的青年男性和更年期女性,心态、生活节奏、内心压力的调节胜过药物的治疗,从疾病控制的长远性、稳定性来说至关重要。有些日常生活具体生活方式调整可以借鉴,比如适当早期,在绿植繁茂的公园、小区散步、慢跑、舒缓身体,对于晚饭后散步的人群,建议步子大一点、速度慢一点、时间长一点,能够微微出汗的状态维持半小时,对人体的耐力提升很有好处,对年轻人控制饮食、健身之外,实在没有时间可以每天给自己一个小时时间,闭目养神也好、聆听轻音乐也好,总之,与手机、与烦心的状态隔离一会儿,让快节奏慢下来,对身体调节、对情绪调节、对血压调节。

还有一部分人会对高血压长期或者终生服药过于担心,我也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乐观的观点,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未明确病因,尤其是老年患者,可能需要终生服药,几乎每天都需要服药维持,对于大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因为生活方式、体重、工作节奏、社会压力的无法纠正,只能以药物来控制血压,除了改变生活方式与状态控制血压外,血压本身也会有自己的规律,比如冬高夏低,很多患者会夏季减药甚至停药,秋冬季再吃回来,这情况并不少见,还有一部分人血压升高和长期口服抗抑郁药物、止痛药物、甘草片、抗肿瘤药物等相关,调整药物后血压往往能够恢复正常。所以,高血压终生服药,不一定是每日服药,是可以适当调整,当然,这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调整。

对于儿童高血压,目前我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在14%左右,大多数与肥胖、不健康饮食、缺少运动有关,还有一部分与青少年学习、家庭压力相关,这些小患者很多在去除相关危险因素后血压都会回复正常,是不需要药物长期维持的。但对于合并肾炎的年轻人应该注意监测血压,不要盲目停药。

李大夫为你解答7条常见的疑问

高血压脉压差很大怎么办?

高血压脉压差很大,很多患者以低压为衡量标准,不敢口服降压药,导致血压忽高忽低不准,其实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完善检查后,调整药物,可以以平均动脉压为衡量标准或者根据伴随疾病,制定个人的高血压控制目标,而不是盲目遵循统一标准。

药物治疗能被替代吗?

多吃芹菜、醋、保健品等可以辅助降压,但不能取代药物治疗。

高血压治疗有统一的方法吗?

很多患者伴有不同疾病和生活方式,他们的血压目标不同,比如脑梗死、肾功能不全、冠心病、心力衰竭这些人的血压目标不同,应在医生指导下个体化治疗。

什么是H型高血压?

关于H型高血压,大家不要盲目恐惧,这是学术上一个高血压类型,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案,而且不是同型半胱氨酸高一点就需要吃特殊药物,良好的生活方式可同样可以缓解这一类型高血压患者。

调整药物时间节点多久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调整药物一般1-2周为节点,2-3天一调整药物会造成血压波动更为明显,从而不能正确评估机体对药物的反应。

心理辅导可以控制高血压?

失眠、焦虑、抑郁等因素已经成为中老年女性高血压控制不佳的常见因素,适时的心理辅导可有效调节机体状态,看心理医生不能改再带有歧视心理,心理疏导可帮助高血压患者更好的平稳降压,必要时也应该给予适当镇静安神治疗。

打鼾对高血患者有影响吗?

打鼾在中老年人、肥胖患者中很常见,打鼾的患者中近一半都有合并高血压,这部分人群不能轻视打鼾的危害,应该积极治疗打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