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重视糖尿病 关爱儿童健康

来源:连山内分泌代谢/临床营养科   发布时间:2012-07-26    点击数: 13114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大有“异军突起”之势。大多数孩子在患了糖尿病以后,没有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血糖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一些可怕的并发症过早地出现。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预防儿童糖尿病已经刻不容缓。  
 肥胖是儿童2型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与大多数成人2型糖尿病不同的是儿童糖尿病可以分为两种: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必须注射胰岛素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除遗传因素外,主要与环境、生活习惯等环境因素有关,而肥胖恰恰是儿童2型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儿童往往因不合理饮食、缺乏煅炼,特别是多吃高脂肪食物、碳酸类饮料引发肥胖,肥胖患儿的脂肪组织细胞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尽管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水平并不低,但作用却大打折扣,以致血糖升高而引发糖尿病。儿童2型糖尿病一般很隐蔽,早期很少出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症状。不少人看到孩子既能吃,又胖墩墩的,就认为身体很健康,从而容易延误诊断。2型糖尿病治疗的方法也很多,但必须终身综合管理。重中之重仍然是“控制血糖”。
  1、平衡膳食与坚持运动;
  2、熟练掌握药物与胰岛素的应用;
  3、空腹及餐后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5.5mmol/L及<7.8mmol/L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5、血糖的监测:坚持每天测血糖;
  6、定期检查危险因素:如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至少每年一次。
  7、良好的心理:青少年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未发育成熟,所以心理疏导尤为重要;
  8、定期就诊:获得医生的指导和帮助,预防并发症效果明显;
  掌握以上八大原则,有利于儿童糖尿病血糖的控制,也有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
  
  儿童糖尿病患者能否正常上学?
  糖尿病患儿病情控制稳定,完全可以同正常儿童一样上学读书, 这样能使患儿不与其同龄人产生距离,能使患儿感到糖尿病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疾病,才能使他们建立正常生活的信心。家长千万不要随随便便让孩子休学,这样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业的损失,同时会给孩子带来心灵的创伤。那么,上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上学的1型糖尿病患儿应该学会自我注射胰岛素,对于只需早、晚两次胰岛素注射的孩子,在校期间可以不用注射胰岛素,这是比较理想的方案。如果中午也要注射胰岛素,那么在校期间孩子要自我注射,此时孩子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另外,患儿上学时还要把水备足,由于糖尿病病人小便频多,再加上运动出汗失水,以便及时补充水分。第三,如果患儿中午在学校就餐,一定要注意定时定量,切不可暴饮暴食。糖尿病饮食主张少量多餐,因此,根据需要患儿可在上午或下午课间少量加餐。
  
  运动是糖尿病的克星
  大量实践证明,糖尿病患儿,尤其是儿童2型糖尿病,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坚持长期运动,可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糖尿病患儿运动时,首先,注意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选择应该个体化,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适当的运动。使肥胖患儿体重渐减至标准体重。糖尿病患儿较适宜的运动包括骑车、跑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足球、跳皮筋、踢毽子、跳绳等。在锻炼中值得注意的是要适量。,第二,1型糖尿病患儿在运动前应先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否有视网膜病变或神经病变、心血管病变。如果血糖过高≥15mmol/L,或有感冒、发烧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应该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再考虑适当运动。第三,糖尿病儿童在上体育课时,尽量避免做剧烈的无氧运动,可在老师指导下,选择强度低一些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第四,在运动时一定要注意足部的保护,防止因皮肤破损、感染而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
  
  儿童糖尿病怎样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儿童自制力比较差,常忘记按时打针、吃药,这是不利于血糖控制的。为避免低血糖症的发生,运动前可先验血糖最好随身带上一点食物、糖果和饮水,以便在发生低血糖或口渴时备用。必要时在运动前应少量加餐,以免发生低血糖。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儿,运动前可考虑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如一份水果、一片面包等)。运动前胰岛素注射以腹部为宜,尽量不要注射四肢,以免运动时局部血流增加而加速胰岛素的吸收后发生低血糖。
  其次,要学会低血糖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方法,并随身携带一些糖果或零食。当患儿出现饥饿感、虚弱、出汗、心慌等症状时,提示出现低血糖反应,应马上补充含糖食品或饮料。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患儿应将自己的病情如实告知老师和同学,以取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理解和帮助。此外,患儿还要随身携带一张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姓名、家庭住址、家人联系电话、病情及用药情况、就诊医院、主治医师等相关信息,在万一发生严重低血糖昏迷时,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