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静脉溶栓为患者筑生命回廊

来源:神经内二科   发布时间:2019-07-31    点击数: 12651

 “能动了,能动了,大夫,我妈手脚都能动了,这下可没事了,抢救的太及时了,太感谢你们了!”患者陈某女儿兴奋的声音在神经内二科的病房里回荡。刚刚上演的与死神赛跑的一幕,几经曲折,终于尘埃落定,医护人员跑赢了,赢的惊心动魄。

7月10日下午13点05分

随着急促的脚步声,夹杂着“咕隆隆”的平推车声,一名“昏迷”的病人陈某被家属送至神经内二科病房。当时值班的马艳辉医生立即上前查看病人、询问病史。在场的病人亲属哭泣着描述了病人的发病过程:陈某的爱人今日于骨科行“下肢截肢手术”,陈某在术后护理爱人的过程中突然不省人事,摔倒在地,测血压高达210/120mmHg,立即检查了头CT。显示没有颅内出血。仅仅是严重的高血压造成的吗?家属急切的眼光询问了一遍又一遍。马艳辉即给予病人详细的查体及全身检查,迅速做出诊断: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为17分,病情危重,随时有死亡危险。立即请示科主任陈旭会诊。陈主任赶到现场,查看病人:问话不答,可以睁闭眼,双眼垂直眼震,各向运动不协调,瞳孔不等大,四肢痉挛性瘫痪,双侧巴氏征阳性。迅速做出指示:病人虽然不能言语,身体不能动,看似“昏迷”,但与周围环境有联系,知道流泪,判断其目前是极易被误诊为“昏迷”的“闭锁综合征”。

提到“闭锁综合征”,一般人对这个医学名词比较陌生,它是系脑桥基底部病变所致,常见病因为脑干的血管病变,多为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而引起的脑桥基底部梗死所致。此类病人的生存率低,残疾率高,预后极差,会给病人的家庭带来极其沉重的负担。陈某发病已1小时25分钟,正处于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极佳时间窗内,无禁忌症,如果不能及时血管再通,要么难以保命,要么即使勉强存活,也会瘫痪在床,毫无生活质量可言,这是一场“生与死的抉择”。 

对于患者的女儿而言,父亲刚刚截肢,仍未脱离生命危险,母亲又生死未卜,这接踵而来的打击,可谓天崩地裂。陈主任当机立断,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并给出了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静脉溶栓,能为挽救病人生命、降低远期残疾率提供机会。陈某的家属经慎重考虑静脉溶栓治疗的优势和潜在风险后,同意溶栓。静脉溶栓新战役打响!为患者开启脑卒中绿色通道,急查凝血六项,急查血常规,急查心电图,立即吸氧,心电监护,立即给予静脉泵入硝普钠平稳降压至目标值180/100mmHg以下,为静脉溶栓做准备,抢救争分夺秒,医护立即联系急诊药局为其预支价值近万元的阿替普酶。

14点整

即发病2小时20分钟,到神经内二科病房仅仅40分钟,检验结果回报正常,血压降至170/80mmHg,患者家属签署《静脉溶栓告知书》,一切就绪,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开始。阿替普酶一滴滴的进入患者的体内,医护人员陈旭、马艳辉,宋健、陈丽爽、佟兴秋等一直守在床边,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指征,观察药物疗效,用药有无过敏反应及有无出血情况,同时耐心安慰患者,嘱其情绪放松。

14点25分

即溶栓25分钟时,病人可以发音,双眼球活动自如,眼震消失,右侧肢体瘫痪明显减轻,紧接着,患者的左侧肢体,患者的言语功能都逐步的恢复着。

15点整


阿替普酶足量注入病人体内,静脉溶栓结束。再次对患者进行评估,患者神清,言语略笨拙,四肢肌力基本恢复,NIHSS评分为3分,无出血,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证明阻塞的血管再通。在班的医护人员奔走相告,患者及家属喜极而泣,一直不停的说着感谢,称赞抢救及时。而希望正在他们的泪水中闪烁。

自我院卒中中心建立以来,急诊救治脑卒中绿色通道一直顺利开启。本着时间就是大脑,医院每一个相关的点位的工作人员都在积极努力着,急诊,影像,检验,药局,病房,血管外科精诚合作,大大的缩短了开启静脉溶栓的时间。做为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方法——静脉溶栓药物治疗,如果能够及时的实施,可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开通闭塞的脑血管,挽救濒死的脑细胞。这种治疗给患者及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福音,得到了患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