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我院跨入超声成像“E时代”——E超实现病灶的“声触诊”

来源:功能科   发布时间:2021-08-20    点击数: 17411

我院引进的法国声科影像——AIXPLORER V 辰辉E超投入临床使用以来,以其基础灰阶图像分辨率好,细节信息显示真实;彩色血流敏感,尤其是AP超微细血流显像技术,进一步丰富了疾病临床诊断信息,拓宽了超声诊断思路,使众多患者从中受益。

看到这里很多人说,我们有听过B超,也有听过彩超,那E超是什么呢?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0.jpg

什么是E超

E超,即E成像(SWE,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测量病变处组织硬度,从而得到弹性数值(杨氏模量)的超声检查新方法。在B超、彩超的基础上利用剪切波去触诊病变部位,并通过不同的颜色和杨氏模量来反映所“触摸”部位的硬度,实现病灶的“声触诊”。

E超又可以用来检查些什么呢?

E成像技术用于测量肝脏组织硬度,可应用于各种慢性肝病包括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的定量检测。不需做特殊准备,仅需在常规超声检查基础上叠加剪切波成像技术,就可精准、迅速的获得纤维化病变处的硬度即杨氏模量。杨氏模量值越高,代表该病变处硬度越大,纤维化程度越严重,使肝纤维化与病理相关性更强,并可以依靠此定量依据进行临床治疗及治疗方案的调整。E超的出现弥补了常规检查的不足,具有无创、定量、可重复性高的优点,不仅如此,通过E超测量肝脏、脾脏硬度,可以评估门脉高压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1.jpg

图1  如上图所示,颜色由蓝到黄,杨氏模量测值由小到大,表示了慢性肝病患者从F1期(轻度肝纤维化)到F4期(肝硬化)肝脏硬度的改变

2.jpg

图2  肝脏占位性病变定量鉴别诊断和治疗评价:肝细胞癌(HCC)硬度明显升高 E成像还可应用于鉴别甲状腺、乳腺结节良恶性、前列腺癌及肌骨等方面, 因为同一组织中硬度的变化通常与病理改变有关,恶性组织的硬度要比正常组织硬度大得多,而弹性成像技术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来区分病变的良恶性性质,给出定量数值并以此分析。根据病灶弹性不同进行分级,在二维基础上更进一步确定了良恶性,用于乳腺BI-RADS 3类及4A类结节升降类,明显提高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诊断结果,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对于乳腺非肿块型病灶因为其超声二维缺少特征性表现,往往难于判断,应用E成像定量测量并结合指南,可以为诊断提供更多依据,同理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也大大提高。E超还用于甲状腺癌及乳腺癌等化疗的疗效评估,快速、方便、全程的监控病灶范围变小,硬度变软的变化过程,为临床化疗方案提供辅助,帮助病人更好接受并更快达到手术要求。

3.jpg

图3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E超下的区别(左侧结节较红-较硬;右侧结节较蓝-较软)

4.png

图4  病灶边缘可见硬环征Emax:109kPa。当乳腺病灶E成像定量测值Emax ≥ 60kpa时,需要高度提示临床,病灶恶性可能性大,建议穿刺活检

E超投入临床使用,标志着我院率先跨入超声成像“E时代”。该设备弥补了常规超声检查的不足,具备较高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将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服务。

图/文 连山院区功能科 王莹